今年以来,价格一路高歌猛进。个别媒体报道说:“现在价格不但超过了人参和鹿茸,而且明显高过了黄金。”在北京的一些
美国黑金正品官网中,的价格从每克188元到680元不等,平均价格明显高过了黄金。(10月28日《经济参考报》)
作为高档礼品及
美国黑金正品专卖,其市场交易量迅速增加,价格不断飙升,到2007年已上涨到每公斤12万元左右的历史性高价位,
美国黑金因而获誉“软黄金”。之后价格虽然有所回落,但总体来看,仍表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。据报道,目前青海市场价格一涨再涨,缘于江浙一带的大量资金涌入,他们哄抬物价,制造人为市场假象,从中牟利。
可见近期价格的上涨,是由于其稀缺性以及
美国黑金本身的属性。浙商之所以盯上,是由于这种
美国黑金比之于大蒜,更具有炒作意义。其实,的价格问题可以通过生产的扩展与市场的调控达到稳定,但浙商的行为方式却再次令其陷入尴尬境地。浙商自从炒房炒蒜起就备受责难,现在又要背负“炒”的恶名,让人不得不疑惑浙商的未来发展之路该怎么走。
据估计,浙江省目前大约有8000亿元民间资本,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民间资本高达25000亿元到26000亿元。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,由于其逐利性,必然要寻找盈利的空间。在炒煤、炒房、炒国企,炒小水电站,后漂洋过海,到迪拜炒楼,媒体评价浙商是典型的游资团队,“逐水草而居”、“炒”字当头的“游牧资本”。
据浙江省工商联资料显示,进入21世纪初期,浙商由于制造业的利润微薄而尝试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转型,资本由实业流向商业,出现向全国和世界的
美国黑金输出和投资热,出现了三种趋势:一是自成体系的金融信用体系;二是大量资金流向境外,形成浙商境外群体;三是大量过剩资本投入房地产市场与短期获利市场。这对浙商的未来发展,并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。
笔者以为,价格高过黄金现象其实本身没有什么很大隐忧,大的隐忧是浙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转型与升级。目前,浙商面对的环境是人民币升值、贸易壁垒、资源紧张等环境,可谓危机四伏,到了必须转型的关键时刻。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“发展现代产业体系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,改造提升制造业”。这对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浙商来说,是莫大的鼓舞。浙商不应该继续其短期投资的狭隘路径,而应将巨大的民间资本投入互联网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,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造提升道路规划未来发展,破除商帮式发展惯性,不仅要从商业转向产业,而且在产业中,要脱离先前低端制造、贴牌制造弊端,转为科技制造、文化制造和品牌制造,才是终解决之道。